海安是中國湖桑之鄉 |
來源: 點擊數:1983次 更新時間:2019/5/27 15:32:53 |
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位于江蘇海安市城中心,長江中路68號,建于1986年,原名“蘇中七戰七捷紀念碑管理處”,1998年更名為“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”,是國家“紅色旅游”景區、國家“AAA”級旅游景區、南京軍區青年官兵傳統教育基地、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示范基地、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、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南通市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思想教育基地。 蘇中七戰七捷又稱蘇中戰役,1946年7月13日—8月27日華中野戰軍在粟裕、譚震林的指揮下,以3萬兵力迎擊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12萬之眾,連續作戰七次,仗仗奏捷,取得殲敵53000余人的勝利,延安總部發言人高度評價蘇中戰役,稱其“七戰七捷”。蘇中七戰七捷在政治上、軍事上具有極其重要意義,它書寫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典范篇章,加速了解放戰爭勝利進程,彰顯了蘇中軍民偉大力量,表現了粟裕非凡的軍事指揮才能。蘇中七戰七捷永載史冊。
為紀念蘇中戰役的偉大勝利,南京軍區、中共江蘇省委、江蘇省人民政府按中央指示,應人民心愿,決定在蘇中戰役指揮部所在地—海安興建紀念館,原國務院副總理、國防部長張愛萍為紀念館題名。 紀念館占地21000平方米,建有紀念碑、陳列館、國防園、廣場等。紀念碑由全國政協委員、中國科學院院士、全國十大建筑設計師、東南大學教授齊康設計,他構思獨特,用建筑藝術語言再現了蘇中戰役的輝煌勝利。碑身是古銅色花崗巖砌成的一把刺刀,高27米,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“刺刀”。碑基由寓意深刻、內涵豐富、令人深思的噴沙地、幾何坑穴、草坪、鏨假石擋土墻、祝酒杯、級級升高的臺階和書卷式碑墻組成。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姬鵬飛為“蘇中七戰七捷紀念碑”題詞。南京軍區、中共江蘇省委、江蘇省人民政府撰寫碑文,并由中國著名書法家仲貞子書寫。
陳列館同是齊康的杰作,正面是向天鳴捷的7支槍,館內陳列著大量歷史圖片和數百件文物、史料以及中央領導和全國各地書畫家的作品500多件,再現了蘇中戰役的戰斗經過和勝利情景;展示了統帥的英明、將軍的韜略、勇士的壯烈、人民的奉獻的不朽場面;表現了蘇中人民不忘先烈、開拓爭先,再創輝煌的精神風貌。
國防園陳列著不同時期我軍使用的大炮、坦克、導彈等各式武器,是進行國防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、富有直觀性的好教材。
紀念館環境優雅,名貴的樹木,奇異的花卉,常綠的草坪,如鏡的水幕,變幻的噴泉,閃爍的燈光,把紀念館裝扮得多姿多彩。徜徉其間,有美妙的音樂相隨,令人心曠神怡。紀念館設有休息室,可供百人同時品茗賞景;多功能報告廳帶來視聽享受;賓館、餐廳,為游客和參觀者提供優質服務。
紀念館建館以來,已接待國內外游客和參觀者近400萬人次,遲浩田、姬鵬飛、洪學智、葉飛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來我館視察;新四軍老戰士到此追憶往昔;機關、企事業單位、學校組織干部、職工、學生來紀念館舉行活動,緬懷先烈、暢想未來。
為更好地弘揚革命傳統,加強旅游景區建設,紀念館擬再征地30畝,復建蘇中七戰七捷指揮部,樹立雕塑,擴建國防園,增建兵器館,新建射擊館等,不斷豐富紀念館的展示內容,增強參與性,寓教于游、寓教于樂。 |
【刷新頁面】【加入收藏】【打印此文】 【關閉窗口】 |
上一篇:海安交通樞紐之城 下一篇:海安市是中國紫菜之鄉 |